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主要关注点如下:
一是本次《规划》是明确数字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方面,《规划》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设定了两阶段发展目标。从2015年底正式提出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数字中国”建设迈过战略构想期,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预计到2025年有望超60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截至2022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85.4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2%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数字中国”内涵不断丰富,路径持续清晰,需要从顶层设计对下一阶段发展进行方向性指引。因此,本次《规划》分别设定了“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两阶段目标。另一方面,《规划》详细部署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图1)。《规划》的布局基本涵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角度。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分别代表着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技术、安全保障能力;兼顾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则是规范国内数字经济治理、深化全球数字合作的重要考量。
图1: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是《规划》对各环节部署全面细致,具有较强战略性和前瞻性。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方面,《规划》不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和应用,也强调了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从管理体制、流通机制、数据库建设多方面部署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具体举措。2021年我国共产生了6.6ZB数据,同比增加29.4%,占全球数据量的比重为9.9%。近三年来,我国数据产量每年保持 30%左右的增速。新、老基建的建设和改造为数据要素产生价值创造了物理条件,而数据要素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也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区别于以往政策文件多强调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划》在此基础上也强调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遵循。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方面,《规划》提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把握数字时代关键技术、掌握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基本能力,而数字安全屏障则是平衡发展与安全的风险应对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方面,《规划》彰显了我国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公平化、规范化的根本原则和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搭建共享共赢的数字经济合作平台的决心。
三是《规划》在指导各项任务落实方面颇具创新。例如,《规划》强调“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不仅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层面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也有利于各部门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责任归属和职责分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金融部门积极性,以数字中国建设需求为核心,为新经济、新动能、新产业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