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同时,要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具体途径之一,是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因此,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上海的应用试点、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成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进一步举措和重要渠道之一。
(一)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的排名变化
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主要体现在金融聚集功能、金融辐射功能和金融交易功能等方面。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要求国际金融中心要能够聚集各种具有总部功能的金融机构、国际性组织机构、跨国公司总部等,以形成总部金融经济。总部金融经济形成后,可发挥其金融辐射功能,即:与全球经济、金融形成相互影响,产生正外部性。在金融聚集和金融辐射的基础上,国际金融中心最核心的资源配置功能之一就是金融交易功能。基于各种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聚集,通过相关金融产品便利交易活动,以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
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并没有专门的指标度量,但可通过由英国智库机构Z/Yen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合作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从侧面观察。2021年3月的GFCI指数显示,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的排名持续提升。在榜单前十名的城市中,香港、北京和深圳的排名各上升一位,分别排在榜单的第四、六和八位,而排名最高的上海仍保持在第三位。从得分来看,排名前两名的纽约(770分)和伦敦(766分)继续大幅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保持在前两位。法兰克福的排名上升势头最明显,其评分较上期增加了12分,排名上升7位。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作为欧盟和欧元区的金融中心,预计法兰克福的排名仍有上升的空间。十月即将公布新一期排名,从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体系的五大指标:商业环境、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与一般因素来预测,预计上述整体排名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从过往29期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和成绩的变化来看,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平均评分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增长势头。由于各地区平均评分均有所回落,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平均分相对优势反而扩大。除此之外,新兴市场表现欠佳,包括拉美、中东、非洲、东欧和中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中心平均评分回落幅度较大。
从分项的排名前五位的情况评估,纽约在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声誉与一般因素四个维度均保持领先,仅在金融业发展维度低于伦敦,排名第二。亚洲的新加披则在商业环境、声誉与一般因素两个维度排名第二。香港在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声誉与一般因素四个维度的排名均与其第四名的位置相一致,但在金融业发展维度低于深圳,排名第五。相对于其总体第三位的排名,上海受益于基础设施得分(排名第三),反映了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提振效应,但上海在其它四个指标中,上海均排在五、六名,尤其是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标上,上海目前排名第六。在金融业发展得分方面,深圳已经上升至第四位,超越了香港和上海,与深圳近年来作为科创中心崛起的势头相一致。预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实、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和深圳前海与香港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深圳在各分项维度排名仍有进一步提升潜力。北京在商业环境分项上表现较优,排名第五,高于上海。随着北京建设中小企业交易所,预计北京在其他方面,特别是金融基础设施领域(2021年3月北京在该分项上仅排名第七)和金融业发展方面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香港排名继续保持稳健,但预计也会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落地的进一步推动,如果可以和包括深圳在内的大湾区城市形成优势互补,则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综合来看,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排名保持上行趋势,这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方面有大幅提升。但同时看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还存在差距,金融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21年7月15日,中国宣布进一步推动上海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包括: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预计上述开放政策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在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上海国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当务之急之一。
图47:五大国际金融中心评分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9(GFCI 29)
资料来源: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9(GFCI 29)
(二)数字人民币在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优势
货币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便利金融经济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人民币作为底层金融工具,发挥了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功能。电子支付的诞生使人民币由实物形态变成了电子形态;而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意味着其货币形态转变成更高级的形态,可进一步便利交易。金融交易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而,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辐射功能,将其资源配置的能量扩散到全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具体地,数字人民币在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高级货币形态便利交易达成
与传统的现金交易和电子交易相比,数字人民币在便利交易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人民币可消除纸币印制、运输、保管、治安、ATM机等方面的成本。纸币通常只有3年寿命,其管理费用高昂,欧美一些国家每年纸币的管理费用能占到其GDP的1%。日本老年人前往ATM机领取养老金需大量警力部署以维持治安,防止老年人被骗或被抢劫。
第二,数字人民币可以增加交易的便利性。数字人民币存在于区块链网络中且可无限分割,具有更高的便携性、流动性,能够降低成本、便利交易的达成并提高效率。数字人民币在摆脱传统纸币人工支付结算的繁琐找零和计算、跳过电子交易的中介机构结算清算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摆脱了既有电子支付无网状态下不能交易的困局。在解决通信稳定性和钱包安全性基础上,通过手机“碰一碰”可直接完成离线交易。
第三,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即数字人民币钱包,同样能提高交易效率。与传统的现金、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不同,数字人民币钱包是广义账户概念,不用前往银行开户,亦无需通过银行卡等绑定银行账户体系,开户、结算等更方便。而且,既有的第三方支付钱包等各自是不联通的独立系统,数字人民币钱包有望打通各第三方支付钱包的壁垒,实现全场景支付无障碍,成为全能型钱包。此外,在跨境支付结算方面,对央行和公众而言,数字人民币钱包不存在境内境外账户的区别,随时随地均可发起点对点交易。
2. 支付即结算让交易流程精简
虽然从物物交易到货币诞生后的现金交易中,都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但是,自电子支付兴起,支付与清算结算便分离了,交易流程变得繁琐。在一般境内交易过程中,支付结算中间还存在着发卡行、收单机构、清算机构等中介机构;在跨境交易中,则存在代理行、清算行、托管行等众多金融中介。然而,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与智能合约,可促进交易自动化,从而实现交易即结算。
首先,考虑一般境内交易过程。以图48银行卡四方模式示意图为例,支付结算的中间流程比较繁琐。其具体的流程如图:首先,持卡人通过银行卡账户将资金存入发卡行。其次,在持卡人在与商户发生交易行为时,会通过银行卡或手机终端向商户发送支付指令。收单机构(包括第三方电子支付)作为发卡行的代理人,接收持卡人发送给商户的支付指令信息,并向商户收取相应的佣金。通过收单机构,经过清算机构、发卡行等角色,最终将持卡人的资金转移给到商户的银行账户。中间的银联充当清算机构,承担统一信息传递、机构间法律关系明确、业务矛盾仲裁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资金流转结算。但若使用数字人民币,持卡人与商户间的交易可直接完成,无需第三方和第四方等参与,交易过程又重新回到支付即结算的简便模式。
图48:银行卡四方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参考《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影响》
其次,考虑跨境交易过程。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上线后,CIPS、CNAPS和SWIFT共同构成目前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即由SWIFT完成支付指令的交换(间接参与者),CIPS进行清算,最终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下的大额支付系统(HVPS)完成结算。
具体地,目前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主要有三个途径,如图49所示:第一个途径,是用户1通过银行X等CIPS间接参与者连接到银行A等CIPS直接参与者 (中间由SWIFT转换支付指令), 由CIPS直接参与者银行A对接CIPS清算,再通过CNAPS结算。第二个途径,是用户2通过银行A等CIPS直接参与者,直接在CIPS进行跨境支付清算,最终由CNAPS结算。第三个途径,也就是CIPS出现前的代理模式。是用户3通过境外参与银行在SWIFT进行指令交换,再由代理行通过CNAPS结算。
可以看到,虽然CIPS上线有助于改善跨境支付的交易效率;但新体系内的支付清算仍需要很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完成。境外银行仍需接入境内代理行、清算行、托管行等机构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而境外居民和机构也需要开立人民币账户才能完成人民币跨境支付。
图49: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资料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然而,数字人民币能够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由于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特性,使得数字人民币实际上无需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支付交易均可不依赖银行账户。以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即NRA账户)为例:境外用户可以不用在境外银行开设账户,而是直接在境内银行开立NRA账户,借助NRA账户进行清算(图50)。这样,数字人民币的支付结算无需代理行和SWIFT等中介,跨境支付效率和资金流转的安全性将更高。
图50: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NRA方案
资料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三)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提高上海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为发挥数字人民币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成为可行选项。从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争取数字货币运用试点,到2021年1月由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场景落地,上海数字人民币场景生态建设也拉开帷幕。
3月份开始,工、农、中、建、交及邮储六大行的上海分行陆续选择特定场景展开内测,并陆续开放了数字人民币钱包申请。相关的线下试点场景包括上海大丸百货等大型商场、衡山路等地铁站的自动售货机以及苏宁的上海门店;而线上平台场景则包含了滴滴出行、京东、美团骑车等App。
为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和场景生态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市商务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6月份开展了“数字人民币 五五欢乐购”红包活动,并对上海市南京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小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的试点商户完成数字人民币受理终端集中改造,涵盖百货商超、餐饮酒店、旅游景点、自动售货、生活服务、居家出行、影院剧场等“吃、住、行、游、购、娱”民生消费众多场景。
同时,上海还同其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起,共同推进支付一体化和同城化。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跨区域试点已落地特色联动商圈、特色生态旅游、特色绿色农业、跨区域公共交通,以及最新的跨区域税费缴纳、跨区域生活缴费等政务和公共服务场景。
9月份,由美团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共同发起,上海数字人民币测试率先引入“碳中和”公益主题试点。9月10日至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民可在美团App搜索“数字人民币”报名参加试点,免费使用共享单车。累计骑行次数还可换取更多数字人民币奖励,用于支付后续骑行费用,进而形成“低碳骑行—数字人民币激励—更多低碳骑行”正循环。
梳理上海的数字人民币场景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发现:与全国一样,目前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还是在一个初级测试和试点阶段。而且,根据央行的政策,数字人民币的场景生态体系建设主要聚焦在国内,跨境支付等国际生态体系建设还未正式开始。而且,由于小规模的测试较多,还不能够显现出数字人民币在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其在国际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更无法判断。但中国银行在北京服贸会、冬奥会等场景的数字人民币场景布局,丰富了跨境场景生态体系。在未来的国际性活动以及经贸往来中,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生态体系建设会陆续展开,且将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虽排名全球第三,但其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还有待提高,与顶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差距。发挥数字人民币的高级货币形态以便利金融交易的达成,以及支付即结算让交易流程更精简的优势,可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同时依托金融中心金融聚集和金融辐射的功能,可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上海数字人民币仍在小范围试点中。然而数字人民币优势的发挥依赖其场景生态体系建设,只有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开发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指数,便利评估数字人民币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效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并未包含评估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比如:包含市值、交易量在内的金融市场规模等)。因此,该指数只能作为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综合水平的参考。开发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指数,不仅能便利科学全面评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从而吸引全球机构和资本等聚集;而且,可在未来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境内证券交易结算、投资理财等金融交易试点,建设境内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目前上海数字人民币试点还未涉及纯粹金融交易的场景,未来在境内证券交易结算、投资理财等场景可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场景生态体系。同时,跟踪评估数字人民币在纯粹金融交易中对既有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影响,防范可能的风险。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等场景试点,建设国际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全球要素和资本也都汇聚于此,为数字人民币试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试点过程中,可将跨境支付等数字人民币国际场景生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抓手。着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建设中的国际板块,与国内各场景建设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在推进过程中采用监管沙盒等方法加强监管,做好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