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东方,山东这片土地闪耀着独特光芒。它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承载数千年文明,同时,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儒家之光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从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见证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而儒家文化的兴起,更是让山东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传播至世界各地。“仁、义、礼、智、信” 融入山东人血脉,成为处世准则。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化内涵深厚,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学者探寻儒家文化根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思想,提出 “仁政”“民贵君轻” 等理念。在邹城,孟庙、孟府、孟林等遗迹,是研究儒家文化的珍贵资源。
儒家文化不仅体现于历史遗迹,更渗透在山东人日常生活。山东人重礼仪、尊长辈、爱家庭、讲诚信。但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传承遇挑战,年轻一代兴趣减弱,传统礼仪习俗被淡化,如何传承成为重要课题。
二、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山东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2024 年,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 52804.6 亿元,同比增长 6.1% ;实现营业收入 25037.4 亿元,同比增长 6.7%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 52% ,光伏发电装机连续 7 年全国首位 。
山东国企发展存在瓶颈。部分国企创新动力不足,依赖传统业务,新兴产业布局滞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领域缺乏领先代表。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决策流程繁琐,影响市场响应速度,部分子公司仍有亏损。
山东民营企业虽数量可观,对 GDP 贡献在 50% 以上 ,实有民营经营主体 1441.9 万户 ,但与浙江、江苏等地相比,规模和创新能力有差距。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政策落地存在 “最后一公里” 问题,扶持政策执行打折扣。
营商环境虽持续优化,提出 300 多项改革举措,但部分地区行政审批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企业开办、项目审批耗时较长。基层执法存在随意、过度执法现象,“山东鱼头事件” 就反映出执法问题,影响营商环境形象。
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凭借优质资源和发展机会,吸引大量山东培养的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领域人才缺口大,制约产业发展,原因包括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足等。
三、风土人情:质朴憨厚的情感乐章
山东人热情好客、真诚待人,家庭观念浓厚,重视亲情,尊老爱幼。传统节日里,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剪纸、刺绣、面塑、皮影戏、吕剧等民间艺术,是山东人民智慧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瑰宝。
春节期间,山东各地活动丰富,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走亲访友,庙会更是热闹非凡,集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特色美食于一体,传承传统文化。
四、展望未来:砥砺前行铸辉煌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山东正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在文化方面,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时代价值,推动与现代社会融合,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传统文化,如开发与儒家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等。
经济领域,加快国企改革,鼓励创新,优化管理体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助力民企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执法行为。
为吸引高端人才,山东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城市生活配套,增强吸引力。
山东有着深厚底蕴和坚实基础,只要正视问题、积极改革,必将在新时代创造更辉煌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强大力量,在未来发展中绽放更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