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自己获评2024年度刘冰奖时,郑泽东老师第一感觉是非常温暖,同时也非常感慨,因为“刘冰奖”是颁发给“离开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身份辅导员”,这意味着离开了一直工作的学生工作系统。
郑泽东老师自从2009年担任学生工作组组长,再到担任党委副书记,中间只短暂离开学生系统一年多。如果再算上给2003年给本科生做辅导员,在20多年的时间里有接近14年的辅导员经历,辅导员的工作已经深度融入了郑泽东老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23年12月卸任党委副书记后,他仍然时不时会想起学生工作的点滴,看到各种学生活动的通知、微信推送时,仍然时不时泛起心底的小激动,仿佛自己仍然没有离开这个积极向上,具有高度使命感、极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辅导员集体。当被通知获评“刘冰奖”的时候,郑泽东老师认识到自己好像真的“离开”了,心里涌起了很多的留恋,也有一丝伤感。
辅导员是具有高度使命感的集体
2003年,郑泽东老师第一次担任本科生辅导员,跟刚入学的同学们打交道,看着同学们逐步认识清华、熟悉情况,并慢慢成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辅导员岗位的使命感。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在校园里、在会场里,总会不经意间听到一句“郑导”,看到熟悉的脸庞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骨干,他感受到了深深的认可。同学们会跟他谈起辅导员带他们军训,串寝监督他们学习,一二九、甲团、白光杯……虽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但是辅导员的职责同样拓展到了学业、生活等方方面面。虽然辅导员只虚长他们几岁,但是辅导员们一方面努力学着怎么做辅导员,一方面也在看着他们的快速成长。清华的本科辅导员跟学生住在一起,无形中又多了很多跟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017年与担任辅导员时所带的部分同学合影
在清华参加工作后,郑泽东老师又先后担任学生组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成为学生工作系统的一个“老人”。看着这些年一代又一代学生走到清华园,又从清华走出去奔赴远方。他认为,时代赋予了这些年轻人不同的特点,既给他们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思想。
在清华,当被问到谁对同学们的帮助最大时,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脱口而出是“辅导员”。在每年的新辅导员面试中,郑泽东老师最常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做辅导员”,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因为我在学期间辅导员对我的帮助最大,我对辅导员的工作最认可,所以我也想做辅导员”。这或许就是一代一代辅导员的使命感的传递。
辅导员是做好清华传承的载体
郑泽东老师回忆到,自己在清华园已经待过了25个春秋,在清华待过的时间已经远超过他在故乡的时间。近年,他又担任电机系校友会的秘书长,与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的校友有了更多的交流。他说:“我们会看到,一代代清华人虽然被铭刻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但是他们身上都有明显的清华特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在学生系统中,大家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并且愿意通过思政、甲团、体育、文艺、社会实践等各种载体去不断传承清华精神。2014年,电机系同学发起了“梦之网”社会实践项目,同学们来到四川甘孜州的贡嘎山下,在海拔4000米的玉龙西村,发挥专业特长为无电小学搭建光伏微电网,高原教室亮起的明灯为藏区的孩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此后,电机系师生又先后到四川阿坝州、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等搭建光伏微电网,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支持。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16年在四川壤塘与梦之网社会实践学生合影
辅导员是清华育人的重要阵地
又红又专是清华人的优良传统,曾任辅导员的吴邦国学长回清华视察并跟同学座谈时曾说:“做辅导员不吃亏!”做辅导员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学会与人、与社会打交道,对一生的成长都很有用。曾担任清华学生会主席的朱镕基学长也曾深情说到“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身难忘”。他也曾回忆到,四十多年前,母校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并为电机系题词:“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辅导员、学生干部,这些工作经历,都是清华学生长才干、学为人的重要途径。
2019年国庆70周年,郑泽东老师受命担任国庆游行方阵的大队长之一,三个多月的训练,无数个不眠之夜,当听到歌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长安街响起,当看到铁甲洪流和战机轰鸣飞过,当列队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同学们在队伍中沸腾了,那种由衷的自豪感油然而起。好多当年一起训练的学生,后来也成长为辅导员,现在已经在各个岗位上成为重要力量,郑泽东老师认为这就是担任辅导员在工作中育人的重要体现。
2019年与国庆游行方阵的同学合影
2023年是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70周年,七十年来,清华辅导员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投身公共服务事业的优秀学生,更有一大批成长为了学术新秀、行业精英,辅导员群体是大学又红又专的清华底色的重要体现。辅导员身上体现了“育人”与“育己”的有机统一。
郑泽东老师说,导员经历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这不会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教书育人是清华教师的第一职责,辅导员的工作作风是‘特别有信念、特别有情怀、特别有担当、特别有活力’,相信辅导员的经历将是我教书育人生涯中的重要历练和基础,辅导员队伍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助手。”
获奖人简介
郑泽东,男,2009年以来历任电机系党委学生组长、党委组织委员、电机系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系校友会秘书长等职务,现任电机系党委书记、长聘副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曾获林枫辅导员奖、清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国庆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